學員訪談圖解故事01、用生命影響生命-社工師叟布恩

用生命影響生命:圖解力學員的故事
在今年,我展開了一個新的計畫——訪談 100 位學員。
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數字遊戲,而是一次次進入生命的旅程。每一位學員的故事,都是「圖解力」如何走進生活、走進工作、甚至走進家庭的真實見證。而第一位接受訪談的學員,就帶給了我極深的感動。
一開始的失敗:忙碌與反彈
這位學員是一名社工,平時長期投入在社會福利組織。
她的暑假與年底,總是被各種活動排得滿滿,往往要同時照顧社區、原住民孩子,以及無數專案。她曾在那段忙碌的時間,替孩子報名了我們的「中小學生圖解筆記課」。
但結果卻不如預期。
孩子反彈:「為什麼暑假還要上這種課?」
母親也忙到沒時間陪伴,只能把課程放著。於是,課程像是一個被遺忘的禮物,學習沒有發生,親子之間甚至出現更多摩擦。
她告訴我,當時心裡覺得自己「失敗了」。
但故事沒有停在這裡。
從陪伴開始的轉變
當她的工作在九月稍微空下來,她決定不再只是「把課程丟給孩子」。
她坐下來,陪孩子一起看影片,一起畫圖,一起練習。
孩子看到媽媽也在動筆、也在拆解,就好像「身教」比「說教」更有力量。
漸漸地,原本拒絕的孩子,開始對圖解筆記感興趣。
那一刻,她才意識到:圖解不是知識工具,而是親子共學的橋樑。
這樣的陪伴,也開啟了她更多對「圖解力」的實際應用。
圖解帶來的職場突破
除了家庭,工作上她同樣面臨許多挑戰。
身為社工,她經常需要撰寫專案報告、向主管簡報。然而,她回憶過去:「我常常被主管罵,卻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。」有時候是遺漏細節,有時候是表達不清,最後總是覺得很委屈。
直到她開始練習用圖解:把複雜的任務拆解成流程圖
用「三圓交集」分析提案活動的定位、重點摘要
特別是用「八頁小書」的框架,整理最近SDGS專案,不僅主管一看就懂,延伸做成簡報也好快,主管也快速拍板同意,讓她感到吃驚!
同時上了我們「未來日記系統」課,現在都習慣工作遇到困擾、難關,先把自己的教略丟給未來日記系統,然後透過未來自己給予的接納、回饋、建議,發現更容易轉念,重新找回動力,而非陷入負面情緒當中.
這些方法,不只是讓她自己釐清思路,更讓主管「一看就懂」。
過去需要來回溝通數週的專案,現在一次就通過。
她笑著說:「真的省下很多被罵的時間!」
而最讓她驚喜的,是在最近的專案中,原本需要收集 164份學習單,以往覺得根本不可能達成。
但這一次,她學會把大目標拆小,提前部署,結果不只在 12 週內完成,還超前兩個月就達成 !這份成就感,徹底改寫了她對工作的自信。
影響孩子的力量:從 SDGs 到台北舞台
不只是自己,她還把圖解帶到社區的孩子身上。
今年,有個臨時專案,她帶著一群原住民孩子,從無到有3個月,要準備一場 SDGs 的專案分享,並且必須到台北的大型舞台上簡報。
孩子們一開始怯生生地低著頭說:「我做不到,我不敢。」
她決定用「八頁小書」框架,搭配 AI生成內容,幫助孩子們把龐大的議題拆成八個面向,再逐一填寫、再逐一排演。
慢慢地,孩子們發現:「原來我也能做到。」
甚至有孩子開始加入更多相關的照片、短影音,把報告變得更真實。
7 月 4 日,那場分享會上,台下坐著超過 60 位多長官與來賓。
孩子們卻能抬頭挺胸,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自信地呈現出來。
她在台下看著,眼眶泛淚。那一刻,她不再是「到處幫忙的老師」,而是真正看到孩子「自己站起來」。
她說:「圖解,讓我相信,用生命影響生命是可能的。」
從挫折到成長的求學記憶
在談到個人歷程時,她分享自己小時候的故事。
國小時,她是名副其實的學霸,總是考第一名。
但進入國中後,遇到更多厲害的同學,理化、歷史、地理讓她陷入挫敗。成績掉下來,信心也跟著消失。
直到大學,她選擇了社工系,才找到真正的熱情與價值。
然而進入職場後,習慣憑直覺的她,經常遺漏細節,被主管責備。這些挫折,一度讓她懷疑自己的能力。
如今,透過圖解,她逐漸建立起一套方法,能把雜亂的工作拆解、能把夢想化為計畫。
她說:「這是我第一次覺得,自己真的能掌握工作的節奏。」
親子教養中的另一種語言
除了職場與社區,她也把圖解帶進了家庭。
過去,問孩子「今天在學校怎麼樣?」得到的答案永遠是「還好」「沒什麼」。
但當她主動用圖解,分享自己一天的趣事,孩子也開始用圖來回應。親子對話,不再只是「你問我答」,而是彼此的分享與連結。
她說:「我才發現,原來孩子需要的是被看見,而圖解就是一種看見的方式。」
從失敗到希望的循環
這場訪談中,她也誠實地說出兩個困擾:
1.沒有足夠的舞台與分享場域,讓她練習。
2.在親子教養的應用上,缺少更系統的課程。
(這兩塊我們在未來課程也將持續更新與推出)
但即便如此,她依然選擇「先去做」。
她相信,只要自己以身作則,孩子會看見。只要自己不放棄,工作就能突破。
她用一句話總結這段旅程:
「用生命影響生命,用圖解影響更多人。」
我的感觸
當我聽完她的故事,心裡有很大的觸動。
她不是一個明星學員,也不是一開始就能完美運用圖解的人。她
會失敗、會忙碌、會無力,甚至會覺得自己做不到。
但她一次又一次,選擇重新開始。
而這,才是最真實的力量。
訪談 100 位學員的計畫,或許還有 99 位在等待。
但從第一位開始,我就看見:圖解,不只是技術,它是一種陪伴,一種信念,一種把夢想拆解成行動的方式。
也許,這正是我持續推廣圖解的原因。
因為每個人的生命,都值得被看見、被理解、被改變。
想系統性學會用「畫圖解決問題」,歡迎加入【圖解力全攻略】